(相关资料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代表性传承人、优秀的淮剧表演艺术家、淮剧教育家何双林因病今天在上海去世,享年78岁。
何双林籍贯江苏建湖,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何叫天是淮剧流派“何派”的创始人。何双林自幼随父学艺,得其亲授嫡传,五岁登台演出,为传承何派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7年,何双林进入上海淮剧团学馆学艺,初工娃娃生,后工长靠武生、文武老生。他天资聪颖,刻苦练艺,可兼演文武丑,长靠武生、须生、老生、花脸等多种行当。他注重汲取京、徽等多剧种的精粹,受到众多戏曲前辈的提携。1959年,何双林进入上海人民淮剧团工作,相继担任演员、导演、艺委会主任等职,直至退休。其间他曾任上海淮剧团学馆教师,并于1980年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导演班进修,毕业后受邀执导淮剧、沪剧、越剧、滑稽戏等,成绩斐然。
何双林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何派声腔艺术。何派声腔吐字清晰,音韵纯正,嗓音洪亮,用气深沉,善于运用颤音、嗽音,并注意运用真假嗓,形成音色上的强烈对比。何双林对声腔艺术做了大胆革新,如在《三女抢板》中运用拉调与自由调衔接,使传统唱腔程式有了新突破。
何双林在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角色,例如《白蛇传》中的许仕林、《对舌》中的尉迟宝林、《万古忠义》中的太子、《红灯记》中的李玉和、《焦裕禄》中的焦裕禄等,尤其是《三女抢板》,传唱不衰,颂为经典。
1993年,何双林在享誉全国的“都市新淮剧”品牌的开山之作——《金龙与蜉蝣》中塑造了金龙一角。他敢于在表演上大胆突破,展现其作为专业淮剧演员的表演功底。该剧连获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奖等四十三项大奖,何双林也凭借该剧中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第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第十一届全国戏曲电视剧“STV”杯最佳演员奖等殊荣。
何双林还是一名优秀的戏曲导演。随着表演水平的日益精湛和舞台经验的深厚积累,他开始尝试多领域多剧种的艺术探索。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导演进修班毕业后,他参与创作了现代戏《母与子》,还同时担任导演和作曲,该剧目在上海首届戏剧节中荣获了编、导、演、音乐多个奖项,本人荣获导演和作曲双料大奖。他曾排过《小刀会》与《劈山救母》等剧,后又相继执导了淮剧《蔡金莲告状》《辕门斩子》等。
此外,何双林还是一位淮剧教育家。作为国家级淮剧“非遗”传承人,他曾在淮剧团学馆任教,退休后仍心系淮剧,时刻关心剧团的发展。7月15日,在华山医院的病房内,何双林收下了张华、王希文两位何派弟子,两位资深演员此前已跟随何双林学习何派艺术多年。在这场简朴的拜师仪式上,何双林语重心长地关照两位弟子:“希望你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把何派艺术、淮剧艺术传承下去,多教一些学生,履行好淮剧人的职责。”(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关键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商业周刊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